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海湾里的“白帆船”——悉尼歌剧院

海湾里的“白帆船”——悉尼歌剧院

2010-11-16 9:54:27   网友评论来源:玩家旅游网  
   复制链接 |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每天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後来丹麦建筑师JornUtzon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後的澳洲新政府与JornUtzon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於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之後的工作由澳洲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Hall、LionelTodd与David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後在西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悉尼歌剧院另一项传奇是他的第一场演出。当然,正式的首演贵客盈门,开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请了英国女王依莉莎白二世亲临现场,但也有人认为悉尼歌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是1960年由PAULROBESON为工作者献唱的那次。这位黑人歌手当时爬上了还在兴建中的鹰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与丹麦建筑师JornUtzon竟然是同一天。一切都太巧了。但关於悉尼歌剧院的种种幕後故事还不只这些。由於兴建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实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以及一只在首演彩排时跑来插花的临时演员─负子鼠(Posum),後来有人将这些写成了一出歌剧,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Wonder)。

  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ConcertHall)和歌剧院(OperaTheater)。

  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於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於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trackeraction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州自有的风格。

  歌剧院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於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另外悉尼歌剧院还有一个小型戏剧厅(DramaTheater)和剧场(Playhouse),分别可容纳544与398名观众,通常用於戏剧、舞蹈、或讲座和会议的举行。另一个BroadwalkStudio在重新整修後,即将於1999年重新启用,适於音乐和实验剧场使用。

【分页导航】
   [编辑:田辉]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悉尼歌剧院  艺术  灵魂